兩個冷門的德國城市: Wolfsburg and Trier

德國的鐵血首相卑斯麥(Bismarck)說過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我們這個時代正正欠缺把政治提升到藝術層次的睿智及修養

居於英國的一個莫大好處便是可輕易地到歐洲各國旅遊,行程則長短隨意,豐儉由人。去年適逢巴黎迪士尼樂園25週年紀念—而小兒乃是鐵粉—我們一家去了巴黎及法國的不同地區四次。今年年初我們便說過不會在同一年內重複到同一個歐洲國家,至今算是達標了,例外的是三度暢遊的德國。朋友及同事們也有些詫異,因為在英國人常去的歐洲諸國當中,德國未必是他們前十名的選擇,甚至有位德國朋友也為我對她家鄉的偏愛大惑不解。可是,德國肯定是我最愛勾遊的歐洲國家中的三甲之選。

德日相比

我常拿華人非常喜愛到訪的日本與德國作比較。兩國也是二戰戰敗後從新起步的國家,數十年間在全球建立了很好的商譽。文化上則去蕪存菁,除了極力嘗新,也悉心保留文物古蹟。在湖光山色以及旅遊安全上兩地也平分秋色。而兩國的公共交通也是如此的方便準時,人民好靜有禮並且極有公德心,最大的不同也許只是日本對烹調的熱衷遠勝德國罷!故此我認為德國是完全被低估的旅遊勝地。容我在此為大家介紹兩個不為人熟識的城市,看看能否引起讀者遊德的興致。

沃爾夫斯堡(Wolfsburg)

讀者可能完全未聽過沃爾夫斯堡,但一定知道大眾汽車(Volkswagen,也稱福士),而它的總部便設於沃市。這個全球汽車生產量第一的品牌也為沃市創下其他第一名,包括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汽車廠房、全德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以及最多人參觀的主題公園,而對遊客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後者。這個名為汽車城(Autostadt)的主題公園乃大眾汽車斥巨資興建,園內有十多個設計前衞的建築物及展館,後者展示集圑的最新車款及科技。別以為大眾是集團內唯一的大品牌,其實不少名車也是旗下產品,包括奧迪、保時捷以及林保堅尼。

除了七大品牌的展館外,園內設有一個博物館,介紹的是汽車業的發展史及不同時代獨當一面的設計,特別值得一讚的是館內所表揚的精湛設計大多不是出於大眾車系,可見主事人的風度及對汽車業的熱誠。另外一個別開生面的展館所介紹的是如何在業界推廣環保,這是一個配以大量互動原素的展覽,深受老少歡迎。而最使我眼界大開的是兩座玻璃高塔,塔外所見的是層層疊疊,近千輛的簇新汽車;從內則可看到機械臂如何把汽車從塔上運到塔底,再送到等候新車的買家跟前。若遊客意猶未盡,可訂票到廠房參觀,一睹全球最大汽車工廠的盧山真面目。汽車城外有科學館及時裝特賣場兩處景點,市外還有沃爾夫斯城堡,讀者夠時間的話不妨在此作兩日一夜的行程。

特里爾(Trier)

同樣地,讀者可能不知特里爾,但我敢說大家也必定認識在此市出生的名人,他便是中國政府去年為其200歲冥壽作一連串紀念活動的馬克斯。中方更向特市送上馬克斯像,放在其故居的不遠處。我今年四月到此一遊,發現跟其故居及鑄像合照的多為中國人。也別以為特市唯一的景點是馬克斯,其實它是個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

特市從一世紀初便為羅馬帝國在哥爾省的省府,更曾是羅馬帝王的居所。它分別保存了皇家及平民浴池的遺址、一個戶外羅馬劇院以及一座完好的羅馬城門並一道羅馬石橋。此外,也保留了集哥德、巴洛克和羅曼式建築風格之大成的大教堂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後期的主教官邸。當中的地標必然是以黑石所建的尼格拉城門(Porta Negra),遊客可購票參觀,票價包括一個能裝置於個人手機的導賞應用程式,生動而詳盡地介紹城門的歷史及特式。此外,有以羅馬軍官裝扮的導遊為遊客提供額外收費的導賞團。市內的餐廳水準很高,而且收費相宜,絕對值得預留時間光顧。

後記:妥協的藝術

上文提及馬克斯,後世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更有示威者在馬克斯像前抗議,示威標語列明共產主義政權所殘害的幾千萬人。標語陳列的當然是事實,但這些慘劇真的能歸咎於馬克斯嗎?他的初心只是為19世紀工人的慘況發聲並在學術上探討有關的社會問題,真正應受譴責的是以馬克斯主義作工具來穩操政權並殘害人民的統治者。我們正處於後真相(Post Truth)同時也是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抬頭的年代。差不多每個組織或政黨也打着所代表的政治及社會角色之旗號,不顧事實地肆意攻擊別人。我們在國會以至民間看到的多是高聲表述自己的立場,而不是因應不同議題來客觀辯論、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也是來自德國的鐵血首相卑斯麥(Bismarck)說過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我們這個時代正正欠缺把政治提升到藝術層次的睿智及修養,祈求政客以至人民能慢慢從喧鬧中重拾妥協的藝術。


你或許會喜歡以下文章,請點擊圖片來開啟

和平背後的代價:記諾曼第登陸75周年
人傑地靈活士托:邱吉爾的出生地
見證帝國興衰的漆咸皇家船塢
德國南巴伐維亞六天遊 (共四篇)
不沉醉昔日光輝的梅斯 (Metz)
暢遊西班牙安達盧西亞 (共四篇)

請關注本網站 Follow My Blog

新添加的資訊可寄到閣下的電郵 Get new content delivered directly to your inbox.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