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工字不出頭」,古人不打工,不惜十年窗下,從仕做官去也。在現今社會,當官的也續漸變成「打工」,連地方首長選舉時的宣傳口號也為:「我要打好這份工」,可見一斑。現代人若希望有出頭之日,只好毅然創業。筆者也曾有幾年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在百金漢郡及夏特郡開設了三間法式餡料麵包專門店。雖然已相繼結業,但也算對創業的準備有第一手的了解,希望對讀者有用。

創業一詞早在二千多年前便出現,孟子梁惠王下十四章記:「君子創業垂統」,意思是君子要創立基業,流傳後世。孟子進一步指出創業的基本條件是推行善政。那麼二千多年後的今日,創業的準備又是什麼呢?
一. 觀察及概念的形成
一般人都具備創業的能力但不是人人皆可創業,多數人也是等待着一個創業概念。尋找概念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例如中國著名晉商喬致庸便看到商人經商要帶着大量銀兩,非常不便,遂興起大規模地在全國開辦票號的念頭,數十年後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票號。又例如很多人覺得計程車太貴而公車太不方便但又未必想成為車主,Kalanick及Camp便想出運用手機程式來讓車主向非車主提供交通服務,之後便成立了Uber。
二. 自我實力評估
概念形成後,創業者應作一個自我實力評估,了解自身的優勢和缺點。創業者應盡量將自己的優勢與投身的行業結合。例如一位建築師看到倫敦辦奧運會將提高對建築設計的需求,於是建立了一所建築師樓。他的優勢必定是為客人提供建築設計上的專業意見,但聯絡客人或處理合約等問題則不一定是他的優勢。就算他能面面俱圓,也總要將資源(即自己的時間)放在最有功效的事項上,其他的事便交給同事來應付。
缺點則可粗分為能力上及性格上兩種。能力上的缺點包括在技能、時間、家庭的支持及經驗上能否實踐概念。性格上的缺點包括在生活態度、性情及面對困難的意志上是否適合創業。例如一個會計師不能創辦一所律師行或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是不適合創業的。
三. 市場調查
若上述的評估屬內省觀照,市場調查則可算是對外在因素的了解。我們可把外圍因素概括分為機會與威脅兩種。機會可從不同的途徑獲取。例如環保意識受到重視,汽車製造商便視電力與燃油混合驅動的環保車為商機。這是政治及生態意識帶來的機會。又例如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開始受到重視,有商人便在倫敦開設了一間結合蜀菜及現代飲食擺設的四川菜館。這菜館現在客似雲來,更被受本地的餐飲業評分雜誌推崇。這是文化及口味帶來的商機。其他的因素包括生產力、天氣及經濟發展等等,不能盡錄。
機會的反面是威脅與風險。文豪馬克吐溫曾說:「一月是不宜投資的月份,其他月份包括二至十二月」,其含意是危機無處不在。創業者的責任是把風險及威脅分辨出來並將它們的影響減至最低。例如疫症肆虐,可留家工作的也不回辦公室,減低了減低了市內寫字樓甚至住戶單位的需求,但因留家的緣故令人意識到一個大花園及室內空間的重要,使近郊的平房銷量大增。這是市場變化帶來的威脅及機會,有意開設樓宇買賣事務所的便應再次評估風險與回報率,而及業務的短期與長遠的發展方向。
總結外在因素後,便要對即將投身的市埸作更深的了解。最好的辦法便是向直接的競爭對手作仔細調查,了解他們的運作、客源、地點、定價及宣傳策略等。
四. 行動計劃
創業者經過上述的研究後仍未打消創業念頭的話,便應預備一份行動計劃。這份計劃將視乎個別行業而定,下列六點可視為籌劃的基本考慮因素。
五. 創業夥伴及資金安排
創業不一定需要夥伴,但好的夥伴有助業務擴展。以上述建築師樓為例,可行的創業夥伴可以是一位律師或是一位具市場推廣經驗的專オ。資金方面,最簡單是使用個人儲蓄,不然的話便找銀行、親友或私人投資者融資。若以借貸來作資金時應作適當的流動資金及利率分析。創業人士亦應謹慎地作一個收入及支出的預算。
六. 運作模式
很多創業者在開業時因規模及資源所限,往往出現分身乏術的情況。不過這種情形不能全怪資源不足,很多時這是由於在運作上缺乏心思,以致未能作合適的部署。誇張一點的例子可以是一所外賣餐店,接單的跟送餐的是同一人,其實這兩件事應由二個人(或部門)來處理的。此外,應慎重考慮運作流程。流程因應行業而定,但「在適當的時候作合適的事」是流程管理的金科玉律,說穿了就是以較堂皇的修詞說不要作多餘的事。在現代則要加上如何以新科技來作這些合適的事。
七. 選址、添置器材及存貨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選址標準,例如工業活動應選交通便利而租金廉宜的工業區,零售業則着重人流多,消費力高的市鎮或者是看看能否在網上售貨;而疫情過後的消費習慣絕對是選址的重要考慮。創業人士應自行界定選址原則及租金預算,並找法律顧問處理租約或置業等問題。器材方面,一般來說是「一分錢,一分貨」,好的工具通常較昂貴。在互聯網選購通常較廉宜,但售後服務可能不及專業的傳統經銷商(可是,現在透過資訊科技來提供的售後服務已有可能比傳統經銷商優勝)。存貨方面,要透過謹慎的預測來決定訂購的種類和數量。供應商方面則要在格價、質素及服務上作適當的平衡。個人經驗是別單以價格為作決定最高指標,因為單看報價單上價錢往往會忽略很多細節,而這些細節在往後才跟進的話是要付代價的。
八. 行政及管理
在開業前後,創業者要面對繁複的行政手續,例如公司登記、僱主登記、差餉登記、員工合約、工資計算、甚至水力及電力供應等。創業者應按需要及先後次序訂下一張行政清單。管理上應寫下一份營業手冊以幫助自己及員工了解本身的責任及權力。有需要時應向專業人士如律師和會計師諮詢意見。
九. 市場推廣
傳統的市場推廣可分為五個範疇。第一是貨品(或服務)的推廣,第二是釐定價格,第三是銷售渠道,第四是宣傳策略,最後是顧客定位。這五個範疇在不同行業上佔不同的比重。英國的消費傳統習慣及地理分佈對這五個範疇有決定性的影響。舉例說,我無論在店內添加幾加新穎可口的零食,絕大部份客人也只會選擇他們孩童時已奉為瑰寶的吉伯利或Kit Kat,就算它們的價格較高。
十. 社會責任
近年環保及持續發展觀抬頭,創業者也要考慮有關的運作模式及成本。例如選用的包裝可否用更多可回收物料,選用的食材或原料是否從本地生產者中選購。客人對你的觀感很可能便從此而來。
以上只能簡述在英創業的基本要求,其他如危機管理、穩定業務、擴張及傳承等事皆非本文主旨。上述孟子的說話的下一句是「若夫成功,則天也」,意思是成敗關鍵乃在於天。聖經上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人的能力畢竟有限。何況事業往往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當然不是說創業要賠命,但肯定這是一項需要全情投入的事業,很容易便使人忽略在生命中同樣重要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