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 – 劫後重生的現代之都

荷蘭鹿特丹,位處直通北海及英倫海峽的新馬斯河,港口水靜河深,現為歐洲第一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戰,荷蘭為中立國,此城成為英德諜影角力之地。二戰初期,德軍要閃電攻陷西歐,對鹿城作大規模轟炸,造成近千人死亡,此城幾乎被夷為平地,促使德軍在法國戰役中得勝並埋下之後鄧寇克的奇蹟撤退以及諾曼地登陸的伏線。

二戰過後,百廢待興。鹿特丹市民亦冀再次成為歐洲第一港,可惜重建之事發展緩慢。直至1980 年,市政府務使鹿城成為一個融合尖端建築的宜居城市,推動了一連串的機建工程。自此,鹿市不但再成為歐洲第一大港,在 2015 年更被英國都市生活學院選為歐洲第一都。也難怪鹿市得到如此殊榮,無論在戰後的 60 至 80 年代或在千禧年左右的建築,均別樹一格;百花齊放之餘卻不至眼花撩亂,為鹿城構建一個新風景。最重要的是其建築旨在而民為本,目的是要提高生活質素,故設計時也要配合綠化及社區功能等需要。讓我們看看其中的代表作。

立方屋
建築師 Piet Blom 的原意是每幢立方屋代表一顆樹,而整個屋苑則是一個樹林,也是一個沒有車輛出入及有小店的社區。所有的立方屋也有人居住,其中一個則為展館,予遊人參觀。每所立方屋約有 1100 平方尺,但因其三面朝天,三面向地的多角設計,約有三成的面積是不能使用的。博物館的負責人告訴我,一伙通常給 2 至 3 人居住,而屋內的傢具多要訂製,以盡用其多角空間。

市集樓
不少大城市也有一個著名市集,例如倫敦的高雲特花園及慕尼克的谷物市場,但鹿特丹的市集樓確有過人之處。這個離立方屋不遠的馬蹄形建築,配上蹄框內的巨型玻璃天幕,單看外形已是先聲奪人。甫進樓是一個有 100 個精緻店舖的市集,出售乾貨雜貨以及家居擺設,當然少不了馳名的荷蘭芝士。最別出心裁的是一所出售麻辣及海鹽等味的花生醬專門店,當中也有不少餐廳及小食店。當遊客抬頭一看,除了看到天花版那色彩斑斕的巨型壁畫外,也會看到一點點的玻璃窗,窗內看到的可能是小擺設或是雜物。原來,馬蹄內看不到的空間均為套房,難怪從樓外看到的馬蹄結構上也有不少玻璃窗。而地底四層則是停車場。

范內勒工廠
工廠給人的感覺是硼硬及機械化。可是這座位於鹿特丹市外,在 1930 年以荷蘭新保雲風格興建的范內勒工廠卻處處向工人的福祉著想,目的是為工人構建一個一應俱全的小社區,讓他們在安全又方便的情況下工作。當時得令的名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對此一見傾心,稱此樓為當代最悅目的工廠。除了得大師青睞,此樓在2000 年翻新後更在 2014 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現時此樓已不作工廠,卻有不少傳媒及設計公司在此開業,也有展覽及會議室供人租用。

伊拉斯謨橋
鹿特丹被新馬斯河分為南北兩端,故市內不乏跨河大橋。其中最矚目的是 1996 年興建的伊拉斯謨橋,自此成為該市之地標。這條 800 米長,139 米高的鋼橋,其微傾再直立的主柱加上柱背連接的鋼枝,恰似一隻正在展翅的天鵝,故有天鵝橋之暱稱。遊客可從市中心的一端步行上穚,既可一賞河畔風光,也可到另外一端的新樂蜀劇院、郵輪碼頭及頗能觸動情感的荷蘭相片博物館遊覽。

海事博物館
若讀者與小童同遊的話,建議到市內的海事博物館參觀。此館除了豐富成人對荷蘭海事(包括其東印度公司及著名的船屋)的認識外,更能滿足兒童好動的天性。尤其是館內有關海上探油的展覽,不論老幼都能化身為探油工程師,透過種種遊戲來認識探油工業。其次是它的戶外展館,展出十多首不同類型的船隻,有些更歡迎進內參觀。特別一提的是館外那名為摧毀之城的巨型銅雕。雕像雙手高舉似是控訴戰爭為鹿市帶來的壓迫,而胸口的大洞則代表市民破碎的心靈。冀盼鹿市現時的朝氣能成為撫平過去創傷的良藥。